资讯快递 zixunkuaidi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资讯快递 >

国内快递布局“海淘” 出海难题待解

2014-04-28 09:52:22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跨境电子商务催生的“海淘”市场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国内快递企业开始竞相布局这一新兴的“蓝海”,并借此完成各自国际化战略的延伸。面对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的“围剿”,国内快递企业的“出海梦”是否会一片坦途?

 

■ 纷纷出海

 

海淘市场正在成为国民快递大佬竞相布局的“蓝海”。

 

近日,圆通[微博]速递宣布,与CJ大韩通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中国大陆至韩国全境统一收费的快件服务,可以实现72小时内的门到门服务。

 

“其实就是海淘,针对的是中韩跨境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客户。以线上的淘宝卖家为例,以往的跨国快件至少都要经过大半个月。”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该业务开通以后,可以为中韩跨境电商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官网信息查询、自主报关、订舱等相关业务。“客户可以省去自己去报关的繁琐。”

 

据悉,大韩通运在韩国拥有50个支店及分社、15000多个快递点,还具备韩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大田文坪洞MEGA服务客运站及位于主要城市的170余个服务客运站。

 

显然,大韩通运在韩国境内的优势,是圆通选择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

 

圆通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选择与韩方合作的初衷基于新一轮韩流的强势来袭,“粉丝经济”的巨大威力,在消费者对转运业务的巨大需求下,中韩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增长,交易量不断攀升,大陆与韩国之间的快件往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海淘转运业务上,作为国内快递标杆企业的顺丰[微博]速运步子则迈得更快。

 

2013年9月份,顺丰旗下”海购丰运”(SFbuy.com)就上线运营,经过几个月的内部测试后,顺丰正式推出该项支持“海淘”服务的网站,并从今年4月10日起,开放用户注册。 用户在官网申请获得邀请码,将免费获取由一个海外地址以及专有储物箱号,并使用顺丰提供的海外地址,在诸如eBay[微博]、Groupon、Amazon等电商网站进行直接购物。资费标准为两磅以内(约0.9公斤)物品运费12美元,之后续重为6美元/磅,运送时间均在7-10天。目前转运仓库的地点为设立在美国纽约州和艾奥瓦州。

 

“消费中的转运环节就是需要模拟成本土收货人,由我们在美国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为客户在当地验货签收,在货物入仓后将自动触发电邮通知。”顺丰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转运业务需要向客户提供转运的收获地址,其余的包装、合箱、分箱等环节与常规的速运业务模式基本相同。顺丰将提供跨境运送和清关服务,并负责国内配送,需要缴纳的关税待货物送达客户手中时,顺丰向客户代为收缴。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测试阶段的用户活跃度已经达到50%,消费者对网站的重复使用率较高,顺丰未来会考虑将海淘业务进一步开拓到其他区域。

 

同样觊觎美国市场的还有申通[微博]。今年2月,申通美国官网正式上线。相比于行业先行者顺丰,申通选择海外加盟、控股的模式,通过收购美国优晟速递公司来实现经营。而且推出比顺丰更具有竞争力价格,美国至国内网购转运快递费用为首磅8美元,运送时间同样为7天左右,大有赶超顺丰之势。

 

■ 利润空间

 

新金融记者从多家快递企业了解到,在国内市场的快递业务日渐被网购卖家所“绑架”,快递面单的价格已逼近成本、毛利率不断被压缩,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众多快递企业的新出路。

 

由跨境网购所带来的商机无疑是巨大的。

 

从 2012年开始,外贸出口类跨境电商就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海外代购交易规模更是连年翻番。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达483亿元。2013年,跨境网购持续升温,交易规模突破700亿元,国内消费者支付宝[微博]“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 64.7%的增长速度。有预测分析,跨境电商的规模每年还将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普通的国内快件,一单的价格通常也就在十几元,而国际快件则在上百元。价格和利润都相差十倍。”一位快递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海外市场和国际快件开始成为国内很多快递企业所瞄准的下一个盈利方向。

 

快递咨询网专家徐勇告诉新金融记者,现阶段很多网购进口商品还来自于走私、代购等非正规渠道,走正常渠道市场的有限。因此,相比于国内的快递市场,由跨境电商所催生的快递业务还是比较小的。目前跨境电商的市场仍在初步的培育阶段,动力主要基于进口。未来这块新兴市场的规模到底会有多大,将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关税税率,清关效率、国内企业品质等等。

 

“比如,国内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不过关,很多年轻妈妈出于安全考虑,才会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如此巨大;既然大家如此看好进口市场,在购买商品时候,肯定要考虑的是商品价格加上消费税、进口税、增值税之后的价格。未来关税如果能够降低的话,跨境电商的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

 

从国内快递企业国际业务的格局来看,顺丰以传统国际快递业务(商务快递)、跨境电商两个触角居于领先的优势地位。申通、圆通等则是期望借海淘转运市场,以此为切入点,布局跨境电商业务。

 

对于目前国内快递企业开展的“海淘”转运业务,徐勇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个人还是比较看好顺丰、圆通等通过电商切入国际市场。转运对于包装、报关、清关的要求比较高,但国际快递利润率也会高出很多;(国内快递)开展的基本上是点对点的业务,成本上容易控制。”

 

■ 难题待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短期之内,“海淘”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规模效应有限的市场,国内快递企业在相关的流程、配套、作业效率方面还没有跟上。但借海淘市场,把握机遇,向国际化战略延伸铺路,或许才是企业的真意。此前,申通、圆通等快递企业的大佬在不同场合均公开表示,2013-2014年将是国内快递企业迎来海外加速扩张的重要年景。

 

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FedEx、UPS、DHL、TNT四家快递巨头长期垄断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国际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高达80%。FedEx、UPS和美国邮政更是占据美国国内快递业务近90%的市场份额。

 

自上世纪80年代,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开始陆续进入中国。2005年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四家巨头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由于政策限制,几大快递最初都选择了通过与中外运公司以合资的形式开展国际快递业务,随后通过投资、并购加盟等方式迅速扩大在中国的物流网络建设,并积极调整公司组织结构,纷纷将亚太地区总部迁往中国。

 

资料显示,在中国大陆,TNT已拥有33家分支机构,3个国际快递口岸;FedEx也已经覆盖国内200多个城市,并在58个城市设有投递点;UPS每周约有200个航班将中国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服务网络覆盖超过国内330个城市;DHL更是领先其他对手,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并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新增5个分支机构和20个销售办事处。截至2013年年底,四大快递占据了进出中国国际快递市场75%的份额,日均业务量高达3000万件。

 

相比之下,国内的快递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虽已酝酿多年,但却迟到了许多。

 

据悉,圆通的海外事业部2006年就已成立,并先后在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城市运作国际快件。2013年7月,圆通与台湾统一速达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大陆的十几个省市开通台湾快件服务。 2008年开始,申通则通过收购方式,借专线业务模式切入中国港澳台和美国等当地市场。其第一个海外物流枢纽中心也将于今年年内在日本冲绳建立,未来还会积极进军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欧洲市场。作为行业标杆的顺丰,借早年间试水专线业务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于2012年将扩张的触角伸向本土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美国。目前,顺丰的直营网点已覆盖至全美50个州。此外,顺丰在日本、东南亚及中国港台等地均已开通国际快递业务。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跨出国门显然并非易事。DHL收购美国本土航空公司,企图进入美国市场,最终却铩羽而归便是例证。

 

为了掌握航空资源,2003年,DHL参股美国本土航空公司——安邦航空。但由于不具备规模优势、缺乏品牌认可、对航空公司的控制力小导致快件时效和成本无法掌控等多重因素,在亏损96亿美元之后,DHL最终关闭了在美的国内快递业务。而退出美国市场时,其美国国内的快递市场份额也只有4%。

 

“DHL只参股了25%的股权。美国航空法有相关规定,外国公司参与美航空市场最高参股比例只能到25%。”前述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这一案例也足以见得美国行业保护和商业规则的严格。另外,国际快递市场对快递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与国内市场有所不同,体现在计费依据、计费标准、服务时限、售后服务等方面。因此,国内快递企业出海,短期内能否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还很难说。

 

有分析认为,几大快递巨头之所以称霸当今国际快递市场的一大因素在于先发优势。无论是UPS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陆运枢纽快递,还是FedEx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国内航空枢纽快递,以及DHL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国际枢纽快递模式,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经济转型的先机,建立起具有规模优势和网络优势的业务模式,其后都保持了自身在各自领域的竞争优势,获得丰厚盈利。

 

 

而对于新兴的“海淘”转运市场来说,与国际快递巨头相比,国内快递企业在转运设置、运营方面缺乏规模优势,同时也面临品牌认同、控制成本等多重风险。这也是短期之内,快递企业切入“海淘”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从国际快递巨头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国际快递企业不仅重视在中国的快递网络建设,通过通讯技术将其纳入全球网络管理范围之内,并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将物流资源集聚,将自身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网点、服务和品牌三方面。

 

徐勇告诉新金融记者,“国际市场(建立和培育)更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国内的快递企业来说,跨境电商市场需要作为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去适应、学习,未来的盈利关键要看规模效应。市场培育起来至少要3-5年的时间。”

 

他还预计,要赶超国际快递巨头,国内的企业还需要20-50年的时间。“差距体现在信息化程度、技术应用、自动化作业系统、集约化经营、从业人员素质及人才培训体系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