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快递 zixunkuaidi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资讯快递 >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2017-04-17 11:41:18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一家上市5年亏损逾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企业,其市值竟然超过了老牌福特和通用,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特斯拉却让它变成了现实!
 
  对于特斯拉来说,尽管新款平价电动车Model 3目前仍然躺在工厂里没有交货,而前不久又被高盛集团下调了评级及目标价,但这一切似乎都未能阻挡其股价节节高涨。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靓丽的一季度财报之后,该股突破了300美元大关,市值高达527亿美元,一举赶超位居业内第二的美国百年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汽车,由此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汽车制造商。
 
  那么,特斯拉靠的哪些秘诀?
 
  机器人是生产线重要力量
 
  从长远角度看,“以科学技术提供第一生产力”是特斯拉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我们先来看看特斯拉的生产基地到底长什么样?
 
  据了解,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这家号称“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工厂”几乎能够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除了驾驶杆等少量部件从戴姆勒购买之外,几乎所有零件都自给自足。
 
 
特斯拉“超级工厂”
 
  目前,在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里一共有160台机器人,分属四大制造环节: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组装中心。并且,其生产制造的全程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每一个机器人可以完成多种动作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机器人给车身喷漆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机器人装挡风玻璃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机器人安装座椅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惊!6秒就能完成一个发动机盖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这些机器人能将1吨重的原料钢板卷成一个圈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一个机器人就能独立搬运车架
 
亏损的特斯拉竟成美国最大车企!成功秘诀是…
 
整个生产过程中,各种机器人之间能无缝对接
 
  据悉,特斯拉制造的高端汽车中,成本远远低于法拉利或宾利豪车,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在此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长期来看,向机器人领域大量投资可降低公司未来生产成本,因为公司不必雇佣大量工人,但特斯拉从未因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而解雇过一名工人。
 
  特斯拉认为,机器人的建造有助于削减劳动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将人类解放出来,从事机器人无法胜任的岗位,比如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品牌。
 
  创新商业模式是盈利之道
 
  当然,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局限在产品层面,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实体体验店+网络直销”模式就是对汽车传统销售渠道的颠覆。
 
  那么,特斯拉式销售模式特别之处都有哪些呢?
 
  ① 品牌文化得以传播与强化:特斯拉线下体验店在选址、装修、体验流程等方面均有由特斯拉统一管理,如此一来,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统一而标准化的体验,还能在消费者心中传递特斯拉的品牌文化以及树立特斯拉品牌的独特性。
 
  ② 用户完美体验感的提升:线下体验店的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体验,消费者可以在体验店尽情体验特斯拉产品,而且还有专业的讲解员为消费者讲解车辆信息、技术参数、产品亮点等等。
 
  此外,如果用户想深切体验特斯拉,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试驾,预约完毕成功后可以到体验店享受到一对一的专业试驾服务,这种线上预约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客户的试驾感受,而且能提高试驾效率。
 
  因此,特斯拉线下体验店不带任何销售功利心的体验,能博得用户更大的好感。换言之,特斯拉线下体验店有别于传统“重销售轻服务”的4S店的属性,而这恰恰给予了消费者更好的体体验欲望与体验感受。
 
  ③ 海外拓展和零售店的自建:一直以来,特斯拉都是通过“海外拓展+自建零售店”的方式不断地拓展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特斯拉的销售以苹果的“黄金式销售”为模型,也采用苹果的销售策略。同时,特斯拉的直销店并不是开在一些郊区,而是开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和购物中心,在人来人往的中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由于特斯拉的销售人员没有销售提成,不鼓励销售人员推销一辆车,从而使顾客不用担心在购买时的讨价还价,担心推销人员的不诚实而上当受骗,可以放心的购买。
 
  可以说,该模式取消了分销商环节,使得利润最大限度地流向特斯拉,也使得价格更加透明。
 
  ④ 简化购买流程与购买成本:与传统4S店繁杂购买程序与庞大运营成本相比,特斯拉独特线上购车模式,不但简化了购买流程,而且降低了用户购买成本。
 
  ⑤ 确保消费的公平性:一方面,确保特斯拉用户购买产品价格的公平性,因为,传统经销商为攫取利润可对车辆价格进行自由调整,对消费者来说缺乏公平性;
 
  另一方面,特斯拉根据网上预定时间进行排产、交付用户,不会出现在传统经销商处以“关系”、“金钱”为标准的不确定交付。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独特的“线下体验+线上购车”模式是以消费者体验至上、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商业运营模式。
 
  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车企一直在电动汽车的推广上有所困扰,尤其是在新能源物流车方面。而特斯拉的成功,为中国车企及物流市场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① 给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带来示范效应。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一直徘徊不前,而特斯拉在该市场的销售成功,则有助于消费者更加了解电动汽车,更加愿意接受电动汽车,而不是固执地认为电动汽车只是实验室里的产品。这一观念的转变,也可间接推动新能源物流车的进一步发展。
 
  ② 推进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中国,不管是富士康、华为,还是小米或者乐视汽车,究竟有几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一切以融资为起点、上市为终点的各类大型企业,“烧钱”是它们唯一的手段,而科技化与智能化元素几乎很少。可见,特斯拉生产线的智能机器人,是我国最需要的。
 
  此外,特斯拉代表了一种商业思想的成功,这一点也是国内企业欠缺的。由于受限于目前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新能源物流车的销售情况至今难以大规模启动。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缺乏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设计,一直被动等待政策而缺乏先行一步、勇敢试错的勇气与实力,以及引领市场的信念。
 
  应当看到,政府的补贴和环境营造固然重要,但整车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主导者。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我国新能源物流车的产业化才有望实现。
 
  (综合瑞车网、腾讯科技、凤凰汽车、经济日报等)
 
  补点料
 
  中国新能源物流车车企业绩呈下滑趋势
 
  2016年,因为政策不明朗等原因,车企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产销量偏低。而2016年底出台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和2017年出台的《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对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① 政策导向下,物流车市场呈两极分化。从2015年和2016年产量数据看,2015年,我国纯电动物流车产量近4.5万辆,而2016年产量在4.45万辆,与2015年产量相差无几。虽然这两年产量总和突破10万辆,但实际上真正运营与上路的车辆却很少,大部分车辆都是存库与闲置中。
 
  特别是在2016年,因为政策原因,许多车企都在观望,基本没怎么生产与运营。不过去年,有许多企业依旧在大刀阔斧扩张,抢占市场。如重庆瑞康、八匹马、斑马快跑、河南一微、地上铁、陆舟新能源等几十家运营商,在2016年都有业务拓展。这些企业都与车企有很高的订单量,并在各地都有车辆在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电动物流车行业签下订单已达19.4 万辆。如此看来,订单量、产量、销售与运营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出,大的订单量足以说明新能源物流车市场需求大。但产量跟不上,销售与运营自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如此看来,那些不研发与生产车辆的企业,反而对整个行业信心十足,而制造商反而显得格外内敛。这种两极分化,使得运营商需要车辆却拿不到货,从而出现了上述订单、产量和运营数量不均衡的现象。
 
  ② 车辆性能提升与盈利模式创新迫在眉睫。过去一两年里,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通过标准、公告、推荐目录和补贴政策,对车辆部分参数的考量,如补贴政策里要求电动物流车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要求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5Wh/km?kg,从而提高了车辆准入门槛。在2017年1-3批推荐目录可以看出,能量密度在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在能量密度90-115Wh/kg区间中,第一批推荐目录有28款车型,而第二批有20款车型,第三批却直步青云,有101款车型。因此,在政策影响下,与2015年以前的车辆相比,车辆品质是不断上升的。
 
  与此同时,车企也在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一方面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另一方面也在解决绝缘故障、高温过热、SOC估算不准、里程衰减、低温充电难等现实问题。对于车企来讲,如果私人购车没有起来,仅靠非个人用户在购车,车企就不得不与这些非个人用户并肩作战,而最大问题就是要提高自己车辆质量,降低故障率和维修频率,从而提高出车率,最快完成“3万公里”续航里程,以保证自身利益。
 
  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一方面通过不断融资,利用投资方的资金投入扩大自己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布局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网点;另一方面,许多运营商反映出的,现在许多运营商基本是亏钱在做,如果拿不到地补,且没有大的资金融入,那么资金压力就非常大,运营起来就比较困难。面对着国家政策和车企方面带来的压力,运营商要完成“3万公里”续航里程,好的运营模式是比较重要的。
 
  不过,随着国家补贴扶持政策的逐步退出,市场成为主导,不管是哪一方,都要面对着终端用户带来的压力,车辆品质提升,以及车辆运营盈利模式创新,都迫在眉睫。